推拿科-三部十法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的技术

作者:

访问量:4167

发布日期:2012-12-13 17:13:32


疾病简介:
    夜啼是指1岁以内的哺乳婴儿,入夜啼哭,间歇发作或持续不已,甚则通宵达旦,或每夜定时啼哭、白天如常的疾病。本病常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。中医认为,多因脾脏虚寒、心经积热、突受惊吓、乳食积滞所致。婴儿脾常不足,至夜阴盛,脾为阴中之阴,寒邪内侵,气机阻滞,入夜腹痛而啼;小儿心常有余,乳母平素恣食肥甘辛辣之品,使胎中受热,或邪热乘心,致夜间烦躁而啼;小儿神气怯弱,智慧未充,突受惊恐,伤及神志,使心神不宁,梦中惊哭不已;乳食积滞中焦而胃不和,则卧不安,入夜啼哭。
适应症:
    小儿夜啼。
禁忌症
    1.患者过于饥饿、疲劳、精神过度紧张时,不宜立即进行治疗。
    2.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,不宜治疗。
    3.引起夜啼的原因很多,应排除其它疾病。
特色:
    本技术操作简单、方便、安全,有利于推广应用,起效快,疗效确切治愈率高,无副作用。
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:
    1.晕厥:头晕、恶心、面色苍白、神呆目定、四肢发凉、周身冷汗,甚至出现惊厥和昏倒等现象称为晕厥。对于精神过度紧张的患者,治疗前应做好解释工作,消除其对推拿的恐惧感;对体质虚弱或初次接受推拿治疗的患者,手法不宜过重,被动运动手法应以患者能接受为度;对空腹者,一般不宜做推拿治疗,必要时手法应轻柔;注意保持推拿室内环境安静和空气流通,防止晕厥现象的发生。
    2.皮肤破损:粗蛮的小幅度急速而不均匀的擦法,粗暴的掐法,生硬的推法,或出汗后皮肤潮湿的情况下进行过久的指揉,或局部敷药后皮肤已有轻度药疹的情况下进行指揉,均可使皮肤损伤。因此施术者应加强手法基本功训练,正确掌握各种手法的动作要领,以提高手法的熟练程度。在使用擦法、推法、指揉法时,可加用油膏、滑石粉等推拿介质以保护皮肤。对皮肤的表面损伤,一般无须特殊处理,但一定要保持损伤部位的清洁,以防继发感染。
    3.皮下出血:推拿治疗时由于手法过度猛烈,或手法过于生硬,或手法刺激量过大,使局部小血管损伤,破裂出血,由于比较表浅,瘀结在皮下,形成局限性皮下出血现象。特别是女性伴有血小板减少的患者,或有血友病病史的患者,原则上不可以接受推拿治疗,以免造成软组织或关节内出血。对初诊要注意手法的强度,力量由轻到重,以患者能忍受为度。对于一般性的皮下出血,首先是制动,局部可用轻快的摩、揉手法,以疏通气血,消散瘀血,促进渗出液的吸收。若属血液病由于手法刺激后引起肌肉内或关节内出血者,应作局部和全身治疗。
注意事项:
    1.引起夜啼的原因很多,应排除其它疾病。
    2.小儿怯弱,避免异声异物,慎防惊恐。
    3.平素调护得当,饮食有节,寒温适宜。